這些原因讓你一定要早些帶孩子出去玩
還有不到2天的時間就會迎來國慶7天小長假,是不是很激動?是不是已經身未動心已遠了?肯定很多人很久之前就在計劃旅行了。有些人因為帶娃而放棄出去旅行,有些人會選擇帶娃按照計劃去旅行,那么我們該不該帶孩子去旅行呢?
對于帶孩子去旅行,很多人有一個誤區,就是,孩子去了帶著會累而且回來之后就什么都不記得。 其實這樣的觀點非常要不得。 孩子很有必要去旅行,尤其是在他們2歲之前。
為什么?
1、對孩子的發展
研究發現,孩子在2歲之前的記憶,會在之后完全消失。也就是說,2歲之前發生的大部分事情(甚至所有事情)他們都不會記得。那么,帶娃去旅行,尤其是對不足2歲的孩子,不就是沒有意義嗎? 表面上來看,是這樣的。 但實際上,我們錯了。
A、認知能力
從娃認知角度來說,他們從一出生就開始對外面的世界充滿好奇。在他們周圍的任何事情,無論是聲音、顏色、形狀、物品還是人事物的各種交集,他們都會非常仔細地去關注和探索。而且這種探索的細致度是超出我們成年人可以想象的。他們透過這些細致的探索來得到我們日常生活的各種機能。比如行走、語言、思考。年紀越小這種觀察能力越強。
也因此,呈現在他們面前的東西越豐富,他們可以獲得的東西就越多。尤其是完全不同的人事物,甚至我們所無法定義的文化。
旅行,就是一個很好的給他們展示世界大不同的機會。尤其是帶他們出國,讓他們遇見完全不一樣的文化、語言、習慣,雖然在我們眼中,這些不同沒有什么,但是對于敏銳的孩子來說,他們的大腦會因為這些完全不同而加快大腦的吸收。
有一個一萬小時理論。就是說,任何天才都不是天生的,而是需要經過一萬小時的鍛煉才能夠達到的。李云迪的成名是用每天6小時的練習而成的。林書豪的成功也是因為他每天早上6點就起來做各種訓練而得到的。事實證明大部分的天才都不是天生的,而是靠后期不斷的練習。
那么這可能就能回答為什么有些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有比別人高的智商情商的原因了。
B、語言能力
承上而說,兒童對于生存技能的獲得,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部分,就是語言獲取能力。
語言就是思維方向的一個表征。有語言學家說過,英語就是表現一種西方人直來直往的思維方式。漢語就是表現一種中國人含蓄的思維方式。 能夠把直接和間接的思維方式融合,會是一個很不錯的方向。而且,如果孩子能夠擁有很好的英語,對將來也是有好處的,還有她能否比自己還早完成環游世界的夢呢?夢想不一定都能實現,但也許你的兒女能夠為你實現。
小學的時候有幾個同學,插班進來的時候一句粵語都不會說又不會聽,但很快沒有幾個月,他們可以說得很好,而且沒有任何人去教。更重要的是,如果從口音來判斷,完全沒有外地口音! 這說明孩子有著其強大的語言能力,那是成年人永遠比不上的。查了一下相關的外國研究,說因為孩子不是 “學” 語言,而是 “獲取” 語言。這個結論很讓人吃驚。
如何讓孩子獲得更多外語呢?很顯然的,帶他們去國外旅行。同時,給他們一個像當地人的環境。比如帶他們去當地幼兒園,帶他們去跟當地孩子玩,帶他們去當地的游樂場或者游戲中心等等都是很好的方式。
一年一次,就去幾天,有用嗎?這個就要看父母了。去一次,尤其是讓他們年紀還小的時候去,可以讓他們真正認識到外語的存在。這對希望利用幼兒語言爆發力時期教孩子外語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基礎。
2、便宜
帶孩子旅行,也是個很好的省錢機會,為什么不呢?
首先,不足2周歲的孩子都可以購買嬰兒機票(以乘飛機時的實際年齡為準)。這個票價基本上是全世界統一的,大概在100塊人民幣以內單程全包。沒有任何附加費和稅。無論你是飛1小時還是飛30小時,價格都一樣。而且大部分航空公司支持機場柜臺購買(必須提前跟航空公司確認,不一定所有航空都可以,有的可能需要提前購買。)。也就是說,你甚至可以在起飛前決定是否帶你孩子出行。
這里面還包括廉價航空。 而廉價航空的收費行李,是不包括嬰兒車的,嬰兒車是可以免費托運的,還可以把車帶到登上飛機前一刻托運。
另外,在住宿上面,娃越小,就可以跟父母住在同一個房間同一張床,而無需考慮增加任何住宿成本。大部分自助餐早午晚餐對于2歲以下的孩子都是免費進入的,這樣起碼很多早餐方面也可以省下一筆。
交通費,汽車、火車、船對于2歲或者3歲或者1米以下孩子都是免費乘坐的。
還有門票。如迪士尼這樣的主題公園,2歲以內是免費入場的。這樣一來就可以省上好幾百塊。
算著算著,我們就可以省下很多了。
3、給父母一個機會
大部分父母不想帶孩子去旅行是因為覺得很累。因為帶孩子去旅行要帶很多東西,孩子體力無法承受過多的城市移動,他們也需要很多的時間去睡覺使我們每天只有很少時間可以出去玩。那么,我們面臨著兩個選擇,一個選擇是,因為孩子,我們放棄我們生活里面很重要的一部分,旅行。另外一個選擇是,我們繼續我們的旅行,但是我們因為孩子而改變。很多人因為前面的那些問題,而選擇了放棄旅行。而這個放棄可能一下來就好幾年。為什么我們不能夠選擇因為孩子而改變我們的旅行呢?
大家也許會回答,這種妥協之下的旅行更加沒有意思。 請轉變一下思維!
回顧一下我們之前的旅行,每天都在趕路,每天都在為著去更多的城市更多的地方更多的景點而早早起來很晚回去。你有想過放慢腳步,用完全不一樣的方式去旅行嗎?就呆在一個城市,慢悠悠的,像在當地生活一樣。也許很多人想過,甚至向往。但是大家卻從未如此,因為,人是貪婪的,只要出去,就希望可以看到更多。
但如果你帶著孩子出去呢?你是無法像以前那樣,每天打游擊打沖鋒的,你是必須讓孩子回酒店睡中午覺的。
請轉換思維,你不是為孩子犧牲了你的旅行,而是相反的,孩子給了你一個機會。給你一個回歸旅行本意的機會。請嘗試一下,這種妥協的旅行,其實更加有意思。 但這樣的觀察能力,會隨著他們的成長,隨著他們開始掌握各種生存技能之后,慢慢消失。
也因此,我們必須抓緊在他們這個敏感期盡可能地把他們帶出去看看世界的大不同。